記者 李慧
【經濟界面】
近期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有幾個出口量不大的產糧國匆忙宣布禁止或停止糧食出口,導致國際糧價上漲,引發(fā)一些人對中國糧食安全的擔心。
國際糧價上漲是否會傳導至國內?中國靠什么保障糧食供給、穩(wěn)定糧食產能?疫情下如何穩(wěn)住“糧袋子”“菜籃子”?記者進行了采訪。
1.從“土里刨食”到“田里淘金”:農民種糧熱情不減
【案例】
空中植保飛機輕盈作業(yè),地面智能噴灌機水花四濺,無垠的碧綠麥苗隨風搖曳,一幅現代農業(yè)“春耕圖”在山東高青縣木李鎮(zhèn)廣袤的田野上徐徐展開。木李鎮(zhèn)乾旺村種糧大戶茹會站在地頭,看著來回穿梭的機械,泥土的味道混合著麥苗的草香撲鼻而來。老茹欣喜地說,去冬今春風調雨順,今年他家的小麥還會增產。豐收在望,對這位種了一輩子糧食的老農民來說,這就是最幸福的時刻。
高青縣位于黃河三角洲腹地,是全國產糧大縣。圍繞“優(yōu)質糧食工程”,高青縣精心實施50萬畝品質原糧基地縣項目和糧食產后服務中心項目,推動土地適度規(guī)模化經營和高標準農田建設,大力推廣統防統治、代耕代種、土地托管等服務模式,統籌做好糧食產前、產中、產后服務,讓種糧更專業(yè)、更智能、更簡單,讓種糧成為農民眼中最有“錢途”的產業(yè)。
正是看準了國家穩(wěn)定糧食生產的大趨勢,身為乾旺村黨支部書記的茹會對種糧情有獨鐘,在村里帶頭領辦了糧食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,流轉的土地越來越多,糧食產量也越來越高,而單位成本卻越來越低。回想以前,年輕力壯的茹會與妻子辛辛苦苦操持著家里的十幾畝口糧地,費心費力不說,產量還很低。“這都是托了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的福。”
茹會說的社會化服務,正是中化高青MAP(現代農業(yè)技術服務平臺)技術服務中心。以將高青打造成整建制優(yōu)質糧食訂單生產基地縣為目標,這個中心正著力在全縣打造“MAP”鎮(zhèn)、“MAP”村,可為農民提供從良種供應、耕種播收、化學防治、訂單回購到糧食倉儲的全過程社會化服務,實現糧食規(guī)模化、產業(yè)化種植,幫助農民種出好糧食,賣出好價錢。
“手里有糧,心中不慌。再過兩個月,合作社剛簽訂合同的這1000多畝土地將全部種上玉米,一季產量少說也得120萬斤,咱老百姓的飯碗一定會端得更穩(wěn)。”冬小麥豐收在握,茹會已開始在心里盤算著玉米種植。
穩(wěn)住“糧袋子”,要首先穩(wěn)住糧食種植面積,穩(wěn)住農民種糧的積極性。在各項獎補政策支持下,糧食生產機械的轟鳴聲,再次傳遍大江南北。
在江西定南縣嶺北鎮(zhèn)大屋村,“趴”在村口200多畝地田里的50萬斤香芋陸續(xù)被訂購一空,村民們開始騰“窩”種水稻,一邊搶挖香芋一邊搶抓時節(jié)育秧苗,忙得不可開交,他們的“領頭人”,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者李金明。“保障糧食安全,要走‘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’的產業(yè)化發(fā)展道路,要從‘土里刨食’到‘田里淘金’。”李金明說。
3月13日,李金明拿到了定南縣委縣政府關于種糧獎補的最新政策文件。“雙季稻種植300畝以上的,早稻獎補200元每畝,晚稻獎補100元每畝;開荒復耕獎補200元每畝;100萬元用于農技合作社、土地托管合作社獎補……”隨著各類補貼、金融政策支持出臺,李金明的種糧“版圖擴張”想法又將成為現實。
農民的種糧信心無疑是市場信心的最好證明。中國糧食行業(yè)協會資深專家組專家指出,現在正值春耕時節(jié)。今春雖有疫情,但我國從南到北氣候適宜,有利于糧食作物生長。南方早稻已大面積播種,北方小麥長勢好于往年,夏糧豐收有基礎,早稻有望保持穩(wěn)定。若無大的自然災害,今年又將是一個全年豐收的好年景。該專家組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進行了反復比較和認真研判,一致認為,我國糧食供應充足,消費者超用量囤糧完全沒有必要。
2.從穩(wěn)定糧價到穩(wěn)定民心:全球糧食供給總體平衡
【數據】
據美國農業(yè)部3月預計,2019/2020年度全球大豆產量3.42億噸,同比下降4.7%;消費量3.5億噸,同比增長2.1%;期末庫存1.02億噸,同比下降8.4%。盡管全球大豆產量和庫存量都出現了下降,但大豆期末庫存仍然處于歷史第二高位,全球大豆供應總體充裕。
糧價是百價之基,突發(fā)事件極易引發(fā)糧價波動。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程國強指出,20世紀90年代以來,國際市場幾次糧價波動都不是孤立事件,除了氣候因素造成的減產外,均與石油、生物能源等諸多因素相關,糧食的金融衍生品屬性也越來越明顯。
我國不僅是當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,也是最大的糧食生產國、進口國和消費國。從糧食對外依存度分析,作為口糧的大米、小麥依存度極低,作為榨油和飼料用的大豆相對較高。
近期有媒體報道稱,巴西、阿根廷因疫情防控出現封港和罷工等傳言,引發(fā)大豆市場價格出現較大波動。記者從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了解到,目前巴西、阿根廷兩國港口大豆裝運作業(yè)正常,沒有影響大豆出口裝船。“巴西外貿部發(fā)布數據顯示,3月份巴西大豆出口裝運1164萬噸,較2月份512萬噸的出口量大幅增加652萬噸,增幅127.3%。其中有800多萬噸出口到我國,預計四月下旬后進口巴西大豆到貨量將大幅增加。”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有關負責人說。
我國大豆雖然對外依存度高,但大豆進口的來源也在多元化。目前,巴西已取代美國成為我國進口大豆第一來源國,我國從巴西、阿根廷兩國進口的大豆占進口總量的75%,而且這兩國都有巨大的增產潛力,滿足我國進口需要不成問題。巴西農業(yè)部預測,得益于種植面積擴大等積極因素,今年巴西大豆產量預計將達創(chuàng)紀錄的1.24億噸。
數據顯示,我國谷物年度進口量不大,去年凈進口1468萬噸,相當于不到300億斤,僅占我國谷物消費量的2%左右。
程國強分析指出,從全球糧食供求形勢看,2019/2020年度全球谷物產量達27.1億噸,貿易量4.2億噸,庫存量8.6億噸,分別比2007年增加了27%、54%和97%;谷物庫存消費比達到30%,比2007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,小麥、稻谷的庫存消費比均達到了35%,均比2007年提高了約13個百分點。從總量上看,全球糧食安全緊張狀況已得到極大緩解,其中包括中國糧食大幅度增產、庫存增加對全球糧食安全作出的貢獻。
面對疫情和重大自然災害,各國在加強防控的同時,也加強了農產品貿易政策協調,采取共同舉措,減免關稅、取消壁壘、暢通貿易,共同維護全球供應鏈穩(wěn)定,支持聯合國糧農組織開展糧食援助,維護世界糧食安全。
2月23日,應巴方邀請,中國農業(yè)農村部派出農業(yè)技術組赴巴給予滅蝗援助,協助完善應急防控及可持續(xù)治理方案,并提供緊急援助物資,充分體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。
3.從“藏糧于地”到“藏糧于技”:筑牢糧食安全底線
【數據】
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,庫存消費比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%~18%的安全水平。現有稻谷、小麥庫存大體相當于14億人一年的消費量。3月份以來,我國大米零售價為每公斤6.6元,面粉價格為每公斤3.95元,價格保持穩(wěn)定,市場供應充足。
專家指出,目前我國糧食庫存非常充足、糧食加工能力強,糧食增產潛力巨大。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糧食持續(xù)快速增長,相繼躍上了三億、四億、五億、六億噸4個大臺階,現已連續(xù)五年總產6億噸以上,積蓄了巨大的增產潛力。
從國家商品糧基地和糧食主產縣看,我國糧食生產集中在從東北到海南的中東部地帶。改革開放以來,國家先后出巨資建設了華北平原、黃淮海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幾大商品糧基地,同時確定了800多個糧食主產縣,都將在未來糧食增長中發(fā)揮關鍵作用。
“糧袋子”的穩(wěn)定,也離不開“藏糧于技”的科技支撐。
在良種培育方面,袁隆平的雜交水稻、李振聲的雜交小麥、李登海的雜交玉米,加上許多地方培育的良種一起推廣和應用,對三大主糧的高產豐收,切實發(fā)揮了第一生產力的推動作用。今后,隨著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的開發(fā)應用,科技對于糧食增產的作用將更加突出。
此外,還必須清醒認識到,我國適度進口糧食,實際上是進口了生產糧食的耕地和淡水兩大稀缺資源。我國人均耕地僅1.35畝,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%;人均淡水只有2300立方米,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/4。這兩種資源匱乏,是我國下一步達到中等發(fā)達國家水平戰(zhàn)略目標的重大制約因素。
專家們指出,這次我國抗疫之戰(zhàn)向世界展示了我們國家的諸多優(yōu)勢,但是也暴露出糧食行業(yè)存在的一些短板。例如,糧食生產、貿易、加工、物流等小而散,管理粗放,運營成本偏高,科技含量較少,集約化程度不高,規(guī)模經濟效益差,電商、網購、物流配送等新業(yè)態(tài)發(fā)展很不平衡,許多糧企缺乏核心競爭力,尚未真正形成從田間到餐桌的糧食全產業(yè)鏈等。這些短板亟須在繼續(xù)深化改革中逐步填平補齊,完善創(chuàng)新。
“我們要著力打造我國糧食的新型航空母艦和聯合艦隊,切實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,培養(yǎng)出具有國際戰(zhàn)略眼光和現代企業(yè)精神的糧食行業(yè)領軍人物,實現振興糧業(yè),保供促安全、謀糧惠民生的宏愿。”中國糧食行業(yè)協會資深專家組專家指出。
鏈接
數說中國糧食安全
2019年,我國糧食總產達到6.64億噸的新高,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74公斤,高于世界人均400公斤約74公斤,即接近150斤。糧食持續(xù)增產將為糧食供應提供牢靠的實物保障。
2019年,我國大豆進口8851萬噸,同比增加48萬噸。巴西是我國大豆進口第一來源國,2019年從巴西進口5767萬噸,占比65%;從美國進口1694萬噸,占比19%;從阿根廷進口879萬噸,占比10%。
迄今,我國列入統計范圍的糧食加工企業(yè)的日加工能力,稻谷為30億斤即150萬噸,小麥為16億斤即80萬噸,可充分滿足14億人每天的米面需求。2008年以來,國家責令各省政府層層制定和落實了保障本地糧食安全的應急預案,建立了應急響應機制。現在,被國家確定為保供協作機制的37家重點骨干糧油加工企業(yè)已全部復工,被列入全國5388家應急加工企業(yè)已有4649家復工,達到了日加工稻谷48.7萬噸、小麥46.5萬噸的能力,滿足居民口糧米面油供應毫無問題。
(李慧整理)
《光明日報》( 2020年04月16日 15版)